文化传承·丹青力量——中国艺术研究院中青年艺术家潘金玲系列展

国画
来源: 2017-03-11 20:19:03
文化传承·丹青力量——中国艺术研究院中青年艺术家潘金玲系列展

20170308zgysyjyzqnysjxlzpypjl_02.jpg


个人艺术简介

     1959年,潘金玲出生在如东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她的美术生涯起步于如东文化馆。当时,江苏省美术馆原馆长康平老师被下放到如东文化馆做馆长,此后,文化馆每年举办工农兵美术学习班,搞得很有生气,后来成名的一批画家当时都在这个学习班里画画。文化馆还经常请一些着名画家来开讲座,这一讲座吸引了大批喜欢绘画的孩子。“文革”期间,学校没什么课程,潘金玲就经常到文化馆转悠,开始只是看着玩,后来就跟着大家动手画起来,画工笔重彩、速写、黑板报、大壁画,还常到农村写生。渐渐地,一些作品被推荐参加全国性展览,先是全国儿童美展,然后是全国美展,省、市美展。十四岁那年,她的作品被推荐参加了全国儿童美展,当时,江苏省美术馆的马鸿增老师,还特地来到如东对她做了专访,发表在《新华日报》上。不久之后,《光明日报》又发表了她的作品《请老师》,这让潘金玲一时成为当地的小名人。

jsfxw2012611620.gif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潘金玲顺利考上了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进入大学时,潘金玲不满18岁,这个年龄对于当时的大学生来讲可以算是凤毛麟角了。一同入学的还有后来成为潘金玲丈夫的范扬,那时,范扬22岁。

20170308zgysyjyzqnysjxlzpypjl_01.jpg

  大学时期的潘金玲,年轻,单纯,没有压力,随时可以享受博览群书的轻松。那个时期,她囫囵吞枣地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有《艺术哲学》《罗丹艺术论》,也有《约翰·克里斯朵夫》《基督山伯爵》《红楼梦》这样浩瀚恣肆的中外名着,而金庸、古龙、梁羽生的小说,更是让潘金玲看得走火入魔。那时候,风华正茂爱读武侠的潘金玲,骑着一辆枣红色的自行车,范扬调侃她是“骑着枣红马的潘女侠”。

20170308zgysyjyzqnysjxlzpypjl_03.jpg

  1982年,潘金玲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如皋师范、金陵中学、南师大做了将近三十年的老师。教学中,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她经常会带着学生去写生,和学生们一起画人体素描,画敦煌,画永乐宫,学习波斯和印度细密画等等。在谈起对学生的教育时,她说,除了教授学生绘画的基本功,教会他们如何做人才是最重要的。

20170308zgysyjyzqnysjxlzpypjl_04.jpg

  金陵中学的前身是二十世纪初的金陵大学堂。潘金玲在那里和恽南田的后人恽宗瀛先生成为同事。恽宗瀛是徐悲鸿的学生,老中大的毕业生,谦谦君子,性格温和,擅长画色粉画。在恽宗瀛先生的影响下,潘金玲接触到一个陌生的画种:色粉画。此后,潘金玲对色粉画作了深入的研究,动手画色粉画,在色粉画这个至今依旧很少有人涉足的领域里默默耕耘。潘金玲创作的色粉画作品《竹楼少妇》,还入选了第八届全国美展。

20170308zgysyjyzqnysjxlzpypjl_09.jpg

  色粉画,也称粉画,台湾叫粉彩画,它的材料是干的特制的彩色粉笔。色粉画是画在有颗粒的纸或布上,直接在画面上调配色彩,利用色粉笔的覆盖及笔触的交替变化而产生丰富的色调,色粉画作品,既有油画的厚重又有水彩画的灵动,作画过程迅速而快捷,效果独特,不易变色。但是,色粉画传入我国时间较短,资料比较缺乏,这给研究者带来许多困难。

20170308zgysyjyzqnysjxlzpypjl_05.jpg

  1998年,十几万字的《粉画技法》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潘金玲多年对色粉画深入研究的成果总结,这本书对色粉画进行专业的系统的介绍,对我国色粉画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资料。潘金玲《粉画技法》写作过程尤为艰难。学校图书馆资料很多,但是专门针对色粉画的资料并不多,潘金玲就在各类图书、画册、杂志上,大海捞针一样,查找与色粉画有关的信息,很多图片也是从杂志画册上翻拍的。这中间,最艰难的是作品的鉴别和选择。《粉画技法》这本书是对西方色粉画做一个横纵的介绍,这个横纵线条,要有具体的画家和作品来支撑,就要找到有代表性的画家和作品,为此,在资料的选择上,潘金玲狠下工夫,比如德拉克洛瓦、比如米勒、比如劳特雷克、比如毕加索,潘金玲在书中对他们的粉画作品都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20170308zgysyjyzqnysjxlzpypjl_08.jpg

  此外,潘金玲还创作了一些色粉画。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潘金玲的色粉画就被日本的藏家收藏,“日本代表团来参观,见到我在画室画画,很喜欢,当场就买走了一批,记得好像是八百元一张,当时我很舍不得。同事祝贺我说:小潘你都卖画了,不简单。九十年代,一张画能卖八百元很不得了呢。关键是我卖画比范扬早,呵呵。”潘金玲笑得很开心。

20170308zgysyjyzqnysjxlzpypjl_07.jpg

  潘金玲在南师大就读期间,除了在美术专业上得到了提升外,还收获了一段非常美好的爱情。她和丈夫范扬就是在大学时期相识的。从当时相恋时候的一无所有,到如今的功成名就,这对外表看起来似乎有点不相配的夫妻,却有着常人不可企及的默契。

20170308zgysyjyzqnysjxlzpypjl_06.jpg

  潘金玲的脸上总是有着一种柔和的光,温婉的样子和她豪放的画风对比鲜明。虽然成名很早,对绘画也有着无可取代的痴迷,但是作为一位女画家,在诸多的角色中,潘金玲以一个女性的智慧包容和淡然,努力平衡,给丈夫范扬充分的空间任意挥洒,自己则把家庭的诸多繁杂的事务默默承担。

20170308zgysyjyzqnysjxlzpypjl_10.jpg

  潘金玲工作之后,她跟随丈夫范扬在南京、北京发展自己的事业。每每谈到家乡,那股由衷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我太喜欢我的家乡南通了,也喜欢如东掘港,因为我从小就在那儿生活。”范扬有一方闲章:“南北相通,两京行走”。这几年,潘金玲跟着范扬也在两京之间行走,南来北往。人在旅途,潘金玲充分体会了南北两京的异同,阅历多了,有了比较,知道了北京大,知道了江南好。潘金玲说以前去皖南画民居,喜欢水乡的润泽、湖山的清朗。这几年,跟范扬一起行走北方,去怀柔画野长城,感受的是北风的凛冽,领会的是天地的雄浑。生活环境的改变,让潘金玲深刻感受到南北文化的异同。潘金玲说,我是一株来自南方的植物,请让我在北方的灿烂阳光下生根立足、慢慢舒展。

qrcode_for_gh_18c0ef463916_258 (1).jpg

上一篇:中国书法家画家网特邀画家、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赵同科”部分作品
下一篇:“刘翔鹏中期作业汇报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开幕

  •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