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原教授、著名书法家“沈尹默”昆仲书法作品与“三沈”文化

学术交流
来源: 2017-06-20 18:35:42
北京大学原教授、著名书法家“沈尹默”昆仲书法作品与“三沈”文化

QQͼƬ20170620182041.jpg

今年6月11日,是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沈尹默先生在汉阴诞辰134周年纪念日。7月31日,适值其胞弟、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文献学家沈兼士先生诞辰130周年。清末,因沈尹黙昆仲的父亲沈祖颐先后任兴安府砖坪厅抚民通判、安康县知县和汉阴厅抚民通判,前后任职18年,安家室于汉阴,沈尹黙昆仲先后在汉阴诞生。受家学熏育,“三沈”昆仲少年立志,勤学苦读,游学中外,学贯古今,成为北京大学等校教授和著名学者。

QQͼƬ20170620182047.jpg

 “五四”时期,三沈与好友合影(前排左起)沈士远 刘半农 马幼渔 徐祖正 钱玄同 (后排左起)周作人 沈尹默 沈兼士 苏民生


在中国,大凡对书法有所了解的,几乎没有不知道沈尹默这个名字的。沈尹默作为诗词大家和书坛一代巨擘,晚年在上海生活了25年。他的书法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影响深广,使得人们一直有这样一个错觉--认为沈尹默就是出生在江浙一带的书法家。何况,这位与陈独秀合办过《新青年》,后来又担任过北平大学校长的“五四”老人,挥毫泼墨时也常常以(浙江)吴兴尹默落款。这个错觉就连毛泽东主席也不例外。沈尹默的夫人褚保权在《沈尹默与中共领导人的交往》一文中提到:“1959年,沈尹默在北京参加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和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期间,毛主席接见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尹默一见面就亲切握手,称赞尹默说:‘您工作的很有成绩,人民感谢您。’还说‘听你的口音,不像浙江话。’尹默回答说:‘早年生活在陕南。’”原来,沈尹默虽说祖籍是浙江吴兴,但因祖父沈际清随左宗棠入陕供职,其父沈祖颐先后任兴安府汉阴厅抚民通判、砖坪厅(今岚皋县)抚民通判、安康县知县和汉中府定远厅同知,他出生成长在陕西汉阴。沈尹默昆仲为人处事极其低调,在世时很少言及身世,其兄弟姊妹同在汉阴出生长大,并且其祖孙四代人在陕西生活了40年的重要史实更鲜为人知,几乎被历史的尘埃掩没。

 陕南山居养育大师

QQͼƬ20170620182035.jpg

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的三沈塑像


QQͼƬ20170620183647.jpg

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

汉阴县,在陕南安康市,因汉水而得名,是一座唐宋古城。“灵蓄南国一派秀,势承秦巴二脉雄”是这方山水的写照。

QQͼƬ20170620183628.jpg

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城的“文峰塔

这里山清水秀,四季分明,物产丰饶,春麦秋稻,民风淳朴,崇德尚文,诗书兴盛。历史上由于战乱和灾荒,汉阴土著居民锐减。明清两代从南方各省迁来的移民占汉阴人口绝大多数,使其在建筑风格、饮食文化、伦理道德、语言称呼等文化方面,无不显示出深受南方影响的特点。加之地处雄秦秀楚丽蜀之间,其人文禀赋“既含北方之粗犷豪爽,更兼南方之钟毓灵秀”。明清时城内文庙、社学、钟楼、祖师殿和各省会馆等一应俱全,直至清末仍是陕西全省城廓比较完整的古老县城之一。

QQͼƬ20170620182024.jpg

沈尹默先生的书法作品

沈尹默出生在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一个充满中国传统翰墨书香的家庭。褚保权在《忆尹默二三事》中说:“尹默原名君默。1883年6月11日出生于陕西省兴安府属汉阴厅——他父亲做官时的住所,尹默的父亲和祖父都擅长书法,也喜爱收藏些古书、字帖。”1957年4月4日沈尹默在所撰《自述》中说:“我是浙江省无兴县竹墩村人,但我出生在陕西兴安府属之汉阴厅(一八八三年),一直到二十四岁才离开陕西,回到故乡来,住了三年。”

QQͼƬ20170620182005.jpg

沈尹默先生的书法作品

沈尹默的兄弟姊妹和他的母亲俱能吟诗填词,写一手好字。兄妹虽多,但彼此相处融洽。他们在汉阴读书习字,赋诗作文。课余之时,或登文峰塔远眺百里山川,或访庙宇碑楼寄情于山水。每当春秋佳日,兄弟姊妹,或翻凤凰山过汉江,前往定远同游,或越秦岭沿子午古道至西安造访师友。

QQͼƬ20170620205617.png

沈尹默先生的书法作品

汉阴这方水土养育了大师。陕南厚重的人文环境造就了沈尹默昆仲沉稳的个性,包容万象的学养。沈尹默一生不仅保留了在汉阴养成的生活习惯,甚至到老也未改浓厚的陕南乡音。他自己在《自述》中对青少年时在陕南生活的评价是:“山居生活,印象至深,几乎规定了我一生的性格。”


北平“三沈”皆出一门

汉阴是沈尹默昆仲的诞生地,也是他们年少成长的生命之乡,而辛亥革命后的北京大学等学府则是他们成长为大师的事业之乡。

QQͼƬ20170620181927.jpg

沈尹默先生的书法作品

1913年2月,沈尹默应邀到北大预科教中国历史,第二年任国文系教授兼国文门研究所主任,教授汉魏六朝诗文,自此一直在北大任教16年。期间沈尹默参与编辑《新青年》,担任过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会委员,负责鉴定汉唐以来名家墨迹。其弟沈兼士和兄长沈士远亦先后到北大任教。沈兼士创办北大国学门研究所,任主任,讲授文字学、《说文解字》等课程,后任北大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兼文科研究所主任、代理校长,兼任故宫博物院文献馆、图书馆馆长等职。沈士远任北大预科教授、庶务部主任,讲授《国学概要》,后任国民政府考试院副委员长,新中国成立后任故宫博物院档案馆主任。“三沈”是同胞兄弟,且各有所长,名重京师,于是便有北大“三沈”之说。

QQͼƬ20170620181940.jpg

沈尹默先生的书法作品

鲁迅夫人许广平在《鲁迅和青年们》一文中写道:“我初到北平时,即听朋友说:‘北平文化界之权威,以‘三沈’‘二周’(周树人、周作人)‘二马’(马幼渔、马衡)为最著名。’”“三沈,都是民初赫赫有大名的学者。”时人以“大先生”、“二先生”、“三先生”称之。

QQͼƬ20170620181946.jpg

沈尹默祖父沈际清(字拣泉)1867年随左宗棠自京入陕,赴定远(今汉中镇巴县)任职将家室安居汉阴。1902年沈尹默在汉阴与朱云(四川人,其父在陕南为官)结婚。这段时期正是中国近代史上新旧交替、内忧外患的关口,而“三沈”兄弟姊妹在远离尘嚣、优美宁静的陕南汉阴山城出生长大,度过了美好的青少年时光。

QQͼƬ20170620181952.jpg

沈尹默《自述》道:“我自小就没有记忆力,十四岁那一年,因为背不过书,急得生了病,在家中修养了一个时期,颇感到轻松自在。于是乎一连读了几遍红楼梦。又看了一 些小仓山房的著作,以及李、杜、韩、白诸唐人的诗选,其中尤其喜读香山的作品,这样,就引起了对于诗歌浓厚的兴趣。”“我十五岁时,已略知书字,因命我将祖父题壁诗钩摹一通藏之。父亲亦喜吟咏,但矜慎不苟作,书字参合欧、赵,中年喜北碑,为人书字,稍不称意,必改为之。公余时读两汉书,尤爱范史。我幼年在家塾读书,父亲虽忙于公事,但于无形中受到薰育。”

QQͼƬ20170620181958.jpg

从能查阅到的史料显示,沈尹默的祖父沈际清咸丰癸丑(1853年)由正六品知县保升五品同治,指发陕西。调西安府宁陕同治,未赴任。后被任命为绥德州知州,同治三年“以运送军火迟误”被革职。同治十年因“办理陕捐出力”,沈际清调任汉中府定远厅同知,加运同衔。后升任候补知府加盐运使,诰授朝仪大夫,从四品。安家在汉阴,此后三代均在此居住生活。沈尹默之父沈祖颐1875年起在陕南兴安府(今安康市)所属汉阴、安康、砖坪(今岚皋)等厅县任职18年,后任汉中府定远厅同知10年。任内兴学育才,为官清廉,造福一方,颇有口碑。1903年沈父沈祖颐在任内去世,“三沈”举家迁离汉阴移居西安,1907年返居吴兴、杭州,“三沈”四代人在陕西整整生活四十年,其中在陕南生活了37年。

QQͼƬ20170620182019.jpg

沈兼士先生女儿沈兑教授介绍说,沈祖颐在汉阴育有三子三女,“三沈”昆仲大姐名沈星联,大妹沈雅君,小妹早故。其姊妹三人,亦颇有才学。“由于家学渊源,儿女自幼即受熏陶,喜爱文学与书法。父亲深解子女爱好,因材施教。长子士远,学批公文,以承父业;次子尹默独爱诗词书法;三子兼士则攻文字学。”1905年沈尹默与弟沈兼士赴日本留学。

QQͼƬ20170620182030.jpg

2001年沈尹默先生逝世30周年,上海市举办有关纪念研讨活动,邀请西安美院和汉阴县派人参会,西安美院李青教授的《沈尹默陕西时期书学文化论》引起广泛关注,汉阴县委、县政府做出兴建三沈纪念馆的决定。2003年末,在“三沈”兄弟举家迁离汉阴整整一百年之际,三沈纪念馆开工兴建,地点选在与清末县衙内宅相临的江南会馆,与如今的县政府仅一墙之隔。这座具有典型江南四合院风格的古宅院,是汉阴县城如今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四合院。这里原与县衙内宅相临,是沈尹默兄弟姊妹常来会友和玩耍的地方。

QQͼƬ20170620182011.jpg

2004年9月25日,三沈纪念馆建成开馆,馆名为启功先生和杨仁恺先生题写,2006年接任中央文史馆馆长的袁行霈教授代表北京大学题写了“嘉惠学林”匾额。三沈纪念馆,成为汉阴文化的地标和灵魂。许多人不远千里前来参观学习,至今接待参观人数已达数十万人。

QQͼƬ20170620181916.jpg


qrcode_for_gh_18c0ef463916_344.jpg

上一篇:中国画国系列优秀作品展播之-精品力作
下一篇: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伍必端”水彩画系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