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阿忠:油画国画双修,东韵西语交融

油画
来源: 2015-12-11 21:57:07
黄阿忠的工作室,外间一角放着画架和油料,此为画油画之所。里间一方摆一长桌,置一堆笔墨,此为画国画之域。书柜环立四壁,画作悬挂其间。油画有感觉则画油画,国画有感觉则画国画,两者皆无兴,则烧绘瓷瓶、刻印、写散文。余皆无兴,则与友对弈围棋,或干脆远游外地、外国。

▲画家黄阿忠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李仁虎

黄阿忠的工作室,外间一角放着画架和油料,此为画油画之所。里间一方摆一长桌,置一堆笔墨,此为画国画之域。书柜环立四壁,画作悬挂其间。油画有感觉则画油画,国画有感觉则画国画,两者皆无兴,则烧绘瓷瓶、刻印、写散文。余皆无兴,则与友对弈围棋,或干脆远游外地、外国。

“阿忠味”的东韵油画

黄阿忠今年新创作的油画《山坳》:一座小城依偎在山坳间,拥挤的房屋和狭窄的巷道,占据了画面左下方大部,一道斜线画出一方湖水,湖水上方是一片山坡,山坡之上是一片天空。远处圆顶物体和近处水瓶型建筑构成画面左上方和右下方的两个视觉中心。灰白色的建筑,湛蓝的一片湖水,土黄色的山坡,蓝、白、黄三色组合简单而丰富,直线与曲线交错直率涩重,光与阴影对比中和鲜明。一个恬静的、温馨的、小资调的小镇鲜活灵动,呼之欲出。

黄阿忠像一个导演或将帅,用笔和刀调动着色、光、线、形诸元素,和那寻常的静物、风景、人物融为一体,于是那寻常之物象便活了,散发着一种情调,流淌着一种味道。

在油画的诸元素中,黄阿忠是把玩色彩的高手,有典型的海派“洋气”,薄而浑厚,灰而不暗,质朴厚拙,局部纷繁,整体明快。他不像毕加索、勃拉克原创立体主义那样色层轻浅,而是追求色层的厚重拙朴,许多色域因不同冷暖色相的反复覆盖、层层叠加而形成可以发声的色层质地,色相因之透出有质感的肌理,色层因丰富性而呈现自然多变的线条感。

一幅画多用单一色相,这是黄阿忠油画的一大鲜明特点。用同一系列色相,无疑增加了画面表现难度,但黄阿忠妙用明暗对比、明快印象的轮廓线表达形态,避免陷入懦弱的境地。减少色相幅度,印象视觉变得简明,观者极易进入静寂气氛。同时,同色系画面色相,观者很容易进入高尚的氛围。

光和阴影对比组合是黄阿忠创作油画的一个原则,他运用色彩冷暖对比、明暗强度对比、厚薄层次对比进行光感的创造,形成画面戏剧性气氛。

黄阿忠的线条和笔触吸收塞尚、毕加索、莫兰迪等对造型的处理,不求流畅圆润,而求直率涩重,摆脱了早期静物画那种平面分割的形式,随意而为却自成章法,不规则的块面组合严谨,物象处理简练凝重且减弱透视感,在视觉上产生潜伏的张力,呈现出简约自然的完整性。韩国艺术评论家申恒燮评价黄阿忠:其自身内部设置了自动形态简单化、平面化、色彩统一的造型熔炉。他创立了世上所有素材都能用一种印象统一起来的鲜明造型观。

花卉、乡野、街道、码头、人物……黄阿忠描绘的对象永远是那些寻常之物,却并不真实地再现,色非物象之色,而是心中之色,取其一而舍多;形非物象之形,而是心中之形,取其简而舍繁。这种越来越把具象变成心象,心象变成意象的风格,有着浓厚的印象派和表现主义的气息,使他既区别于写实主义,又区别于抽象派、后现代主义。

东韵者,东方之精气、趣味、神韵、气韵也。黄阿忠将中国文化和笔墨的灵魂注入油画的创作中,风格建立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期达到成熟和完美。他试图创造中国当代油画的一种新格式:将西方表现性语言与中国传统写意语言熔为一炉,画中西方的色块和东方的笔痕交汇及衍生,既有逸笔泼彩的意趣,薄彩施色之间,多不失留白、晕染及墨韵之法,又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风格的痕迹。

于是,黄阿忠的油画便流淌着特有的“中国意境”:恬静之气息,优雅之情调;如庄子之文,如王维之诗,空灵、静雅、中和、洒脱。

淡笔荷花淡逸情

黄阿忠的国画《凌波仙子》:三朵荷花,其中一枝身杆修长立地向天,一枝半杆身子被荷叶遮挡,另一枝斜身而出,三朵轻淡的粉红、橙红荷花错落有致,荷杆用轻淡的线和点而绘,荷叶用轻淡的晕染法而现,只有那花下几根须的墨色稍重。水墨幻化,让人感觉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荷花是中国历代画家的传统题材,至近代大写意水墨的流行,画荷者多如牛毛。黄阿忠亦偏爱荷花,其淡墨荷图自出机杼,布局奇巧,水墨层次极为丰富,荷花造型笨拙可爱,充满乡土味,有的花色淡得如隐如现,淡雅多姿,如见美人。绘在窄长的宣纸上,更添一番风情韵味。

半路出家画国画的黄阿忠喜大量用水,尽调动水墨的丰富性和表现性之能事,墨色浅淡,晕染弥散,虚实渗化,或若有若无,烟云聚散;或淋漓酣畅,斑驳错综。他说:“水墨皆有灵性,墨着水而成枯湿,气韵生也;水破墨而生浓淡,趣味得也。”他用意蕴深厚的水墨晕掺和高度自由的水墨形痕,营造出平淡无为、空灵透亮、幽眇朦胧的意境,把那花卉山水描绘得似真似幻,如诗如歌。

西语者,西方的表现、构成、节奏、造型也。在画面的布局和构图上,他既注重传统绘画中意境的营造和追求结聚离合、回转分合的取势,也着意于把西方绘画中的构成、形式、色彩等审美观念和方法融入其中。

黄阿忠的国画以沉潜入定的创作心态,表现出对艺术心无旁骛的真性情,显求真之心,现平淡之美,无张扬之态,无庸俗之气。从黄阿忠作品所特有的率真质朴、温润恬淡的绘画语言后面,能够感受到他平淡高逸、静远恬雅、中和温情的人生境界和书卷气,寓至美于平淡,在平淡中见至美。

“为时代留下一段审美历程”

时代在变,绘画的思想、观念、技法在变,但黄阿忠自从认定油画的意象和国画的写意风格之后,就一个猛子扎到底,不变的是路子,变的是内涵和外延。

自小喜欢画画,潜质中有着对美的向往。10多岁时,黄阿忠常常去朵云轩看名家画作,希望有一天自己的画也能挂在上面。家贫没有改变他立志当一个画家的志向,日复一日临摹旧报纸上的画,“文革”中不参加红卫兵,闷头在家里画画,终于考上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设计系。

绘画对于黄阿忠多了一份艰难——中西贯通。油画和国画在材质、媒介、界入方式、视觉认定包括图式、表现方法等诸皆不同,注定了贯通、融合的艰难。从徐悲鸿到吴冠中两代中西贯通的大师,他们一只手从事油画艺术本土化的探求,另一只手进行中国画现代性的探索。黄阿忠正是这条道路上的后续者。

“艺术到了一定高度,东西是相通的,中国画重虚,西方画重实。”黄阿忠说:“中西结合不是图式的结合,不是材料的结合,而是精神的结合,一个艺术家是一座熔炉,我把所有的东西拿过来放进炉子里熔化。”“创作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创造一种美。”黄阿忠志在:“为时代留下一段审美历程。”他力戒庸俗,“一俗就成为街头杂耍了。艺术家的气格很重要,通才能成大材,大材才能成大师。”

世风在变,艺术家的心态、心境、名利观在变,但黄阿忠的艺术态度、操守和做人的品行始终不变。

他说:“画有二要,一要品高、气逸,品高则下笔妍雅,气逸则不落尘俗;二要学富、识广,学富则包罗万象,识广则清逸之气自然溢于线条和色块之间。”

如何养清逸淡定之气?黄阿忠之法一在修炼,二在读书。对于艺术界的浮躁之气,黄阿忠说:“浮躁是因为对物质的需求过于强烈而产生的。你要有强大的淡定心理去对待浮躁,面对名利场不断地摆正自己、修炼自己。每天照一照镜子,看看自己的脸狰狞了没有,贪欲了没有。以他人为戒。不过高看待自己,也不过低看待自己。不为世风所动。”

如何做到学富、识广?黄阿忠的途径一是造化自然,二是师化古人前贤。重在读书、行路,从自然中吸取原始的格调,清新的气息、气格。从前贤著述中学到理论,从自然中学到感悟,从文学中学到修养。“一个优秀的画家至少要有文学、自然科学、哲学三大学科的素养,文学有益于意境的创作,自然科学有益于对山川大气的把握,哲学有益于绘画的明辨。”

“用读书来提高修炼,书本是增加自体免疫力最好的药。”他大学毕业在普陀区文化馆工作期间,上了4年夜大,学习中文,增加文学修养,之后写得一手好文章,出版散文集《黄阿忠随笔》卷一、卷二。至今仍保持读书的爱好,常手不释卷。

“他身上有一种魅力,大智若愚,诚恳、敏锐,又精力旺盛。”雕塑家杨剑平如是说。黄阿忠是美术界公认的多面手,很早即从事漆画,是代表上海陶瓷最高水平的申窑的首批签约画家,水彩和色粉画经常参加年展,自刻印章以求和画面更协调,书法亦颇有造诣,年过六旬仍在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国画轻巧、含蓄、意趣,油画厚重、外露、形色,国画和油画的不同审美及风格在黄阿忠不懈探索中逐渐熔为一炉,他亦成为当代中西贯通的领军者之一。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施大畏说:“他从精神、气韵、意味、构成、节奏等找到了中西艺术的连通点,并将外来画种与本土文化进行融合,从而独辟蹊径形成了他个人的艺术风貌。”

锃亮的光头,高挑的身材,阿忠属南人北相,长得像北方人,却是地道的小资情调的上海人:“我要求自己做人真诚,对长幼尊卑一视同仁;对待艺术真诚,不为利所动,耐得住寂寞。”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李向阳评说他:“热心公益而事无巨细,享受生活而贫贱不移,志图高远而脚踏实地。”

黄阿忠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上海美协常务理事、上海作协会员、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性大展并获奖,曾在多个国家展出,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美术馆和私人收藏,出版《黄阿忠油画静物技法》《中国水墨名家十人集——黄阿忠》《当代油画名作选·黄阿忠》《东韵西语——黄阿忠作品集》等。

▲《昨日记忆》(布上油画)

▲《绿意盎然》(布上油画)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在油画里打扑克可好

  • 延伸阅读: